数字赋能农业碳减排潜力和路径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
李年节 |
第一导师 余德贵副教授
第二导师
学位类别 农业硕士
专业领域 农村发展
研究方向 区域农业发展与规划
摘要
在我国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政策目标的背景下,数字赋能农业发展具有多重目标,数字赋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动能,加快其与农业农村的融合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提升三产融合水平,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而实现乡村振兴。在全球温室效应的大背景下,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碳排放量不可忽视,并且随着国内外的绿色农业发展,农业碳汇开始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因此研究农业碳排放的基本情况,可以帮助我国制定更加科学的农业发展规划,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研究分析碳减排潜力,宏观上有利于我们把控农业碳排放总量,微观来说,能够帮助经营主体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减少碳排放,同时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绿色健康的产品,也为我国建设农业碳汇市奠定了基础。本文基于数字化赋能理论,旨在探明数字赋能农业碳减排的效率提升机制。农业现代化效率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生产效率的提升,主要从投入产出方面看,包括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是农业生产更具有绿色效率,包括提高农产品安全,碳排放的减少,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数字赋能在同农业生产相融合的过程中,将数据这一生产要素加入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数字技术自身的特点直接作用农业现代化,同时还通过改变其他投入要素的组合配置关系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业碳排放,全过程、全方位提升效率来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江苏省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及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先行示范省,同时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地,研究其现阶段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碳排放量和数字化赋能对于碳减排潜力的影响路径研究,有利于加快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步伐,为江苏省农业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基于2022年江苏省202个经营主体的截面数据,利用生命周期法针对经营主体的农药、化肥、农膜、柴油等进行核算,计算各经营主体的实际碳排放值;通过专家打分法,构建农业数字化评价指标体系,对经营主体农业数字化赋能发展水平进行测算;通过SBM超效率模型计算经营主体的投入产出效率,求得碳排放的最优解,并依据经营主体碳排放实际值计算经营主体的碳减排潜力;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明厘清数字化赋能对于碳减排潜力的影响路径。
(1)本文基于数字化赋能理论,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获取江苏省202位经营主体的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具体包括投入产出情况,数字化发展情况。依托农业数字化赋能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对经营主体的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测算分析江苏省农业经营主体整体的数字化水平。
(2)本文基于经营主体农业生产经营数据,使用生命周期法,选取农药投入、农膜使用、柴油使用量、灌溉等指标对经营主体的碳排放实际值进行核算,对整体碳排放水平进行描述性统计;针对产业差异,将碳排放分为稻麦、果蔬两种进行原因分析;针对碳排放区域差异,将经营主体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进行分析。
(3)本文选取农药、化肥、土地、柴油、农膜作为投入变量,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通过超效率SBM模型进行生产效率分析,计算经营主体碳排放效率与整体的碳排放效率,利用SBM模型模拟求解经营主体碳排放的最优理想目标,计算碳减排潜力值。
(4)本文基于数字化赋能理论与农业数字化赋能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将数字化赋能分为数字支撑环境、数据资源赋能、数字技术赋能、平台化赋能四个维度,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字化赋能对于碳减排潜力的路径影响,探明各个影响路径的影响系数,并对各个因子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农业数字化赋能的最优路径与促进碳减排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赋能;效率测度;碳减排潜力;路径研究